2009年1月9日 星期五

5-3~5-4

Key words 粗體字
aquatic life zones 水生植物、水生動物生活的地區
plankton 浮游生物
nekton 游泳動物
benthos 底生生物,海底的動植物群
decomposers 分解者

名詞解釋
plankton 浮游生物:浮游生物是指那些生活在水體較上層或表面的生物,這些生物除了微生物或藻類之外,大多數都為海洋生物的幼體,例如大家常吃的吻仔魚,就是許多魚類的幼魚。由於藻類需要陽光才能行光合作用,所以,大部份的生物為了攝食的原因,也都會聚集到水面上,以藻類為食物,或是藉此捕食其他的生物。此外,浮游生物透過海流,也可以達到遷移的目的。  依照生活習性,浮游生物又可分為(1)永久性浮游生物(holoplankton):整個一生在水中營漂浮生活。大多數浮游生物屬於這類,或稱終生浮游生物。(2)階段性浮游生物:(meroplankton)在生活史中僅某一階段(一般為幼蟲期)營浮游生活;經過變態後,改營低棲或自游生活。這類幼蟲在浮游生物群落中(特別是在動物繁殖盛期)常佔有很重要位置。它們常周期性地在一定季節出現(主要在春、夏、秋三季),故又稱季節性浮游生物。(3)暫時性浮游生物(tychoplankton):這類浮游生物原非浮游種類,僅有時短暫地營浮游生活。例如,有時底棲甲殼動物如漣足類、糠蝦類、等足類、介形類等,有時(一般在夜晚)離開底層而上升到上層浮游。又有一些外寄生的橈足類有時可脫離寄主,營短期的浮游生活。上述情況一般在生殖期較為常見。此外,也有人以體型大小來區分。  浮游生物除了供人食用,如海蜇(即水母)、吻仔魚,也是許多海洋生物的食物。由於大部份浮游生物的體型小,游泳能力相對不足,多隨洋流漂移,因此也很容易受到環境污染的危害。例如具有毒性的紅潮或稱為赤潮,就是一些有毒的浮游藻類因為有機污染而大量繁殖,數量多到將原本清澈的海面染成暗紅色。

nekton 游泳動物/自泳動物:生命多樣性是海洋當中能夠獨立於水流,而能自行游動的生物統稱。主要包括有種類繁多的硬骨魚類及軟骨魚類(鯊魚)、部分的爬蟲類(海龜、海蛇等)與包括鯨魚、海豚及海豹等海洋哺乳類。游泳動物同常居於海洋生態食物鍊的頂層,不過有的時候游泳動物與浮游動物的界線並不是那麼清楚與絕對。以魚類為例,仔稚魚時期(幼體),由於體型與游泳器官尚未發育健全,通常是浮游性的;在發育到足夠的大小之後才有能力對抗水流,而成為游泳動物。

沒有留言: